TEST
位於深水埗苏屋邨的「尚恩家舍」正式投入服务。
位於深水埗区的「翠艺中心」正式启用,提供职业复康服务。
位於启能综合康复服务大楼的「尚真家舍」丶「尚善家舍」及「尚美家舍」正式投入服务。
順安長者地區中心開始於觀塘區推行為期4年「樂齡同行」試驗計劃。而和悅軒亦協助於將軍澳區推展「賽馬會樂齡同行」延展計劃。
本会第三所幼稚园「杨蔡慧娴纪念幼稚园」正式开幕,致力为安达臣区居民提供优质幼儿服务。
位於启能综合康复服务大楼的「翠业坊」(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)正式投入服务。
本会第二间专门提供认知障碍症服务的中心,「维拉荻茜─智活记忆及认知训练中心」於香港仔正式展开服务。
为期4年的「私营残疾人士院舍外展服务试验计划」於全港及九龙区26间私营残疾人士院舍正式运作。
位於黄大仙的「诚谦儿童之家」及「诚爱儿童之家」正式投入服务。
成立「创老工作室」,推动50+人士发展更自主丰盛的生活。
获房委会拨款於黄大仙区成立「美东邨重建社工队」,为受重建影响的独老及双老家庭提供支援服务。
土瓜湾牙科诊所正式投入服务。
本会营运的第二个社区环保站「绿在观塘」正式投入服务。
获公益金资助开展「心悦社─照顾残疾人士及其年老照顾者服务」。
成立「赛马会新屋邨支援计划」,为安达及安泰邨新入伙居民提供全面支援。
获香港防癌会邀请及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下推展「香港防癌会─赛马会『携手同行』癌症家庭支援计划─观塘中心」。
长者社区服务成立服务发展团队,支援健康和活跃颐年的服务。
投得环境保护署首个「绿在区区」项目,名为「绿在沙田」。
「思艺手作」正式投入服务,结合残疾人士和青年参与,运用艺术创作来推动身心健康。
推出为期两年的「有『里』新生活社区互助计划」,支援观塘区的新来港人士。
「市区重建社区服务队(九龙)」正式成立,服务区域扩展至大角咀及红磡。
「地区发展队」正式成立,为基层市民提供适切的社区服务。
於观塘道2号,发展面积约75,000平方呎的「都市绿洲」。
成立专为50岁或以上退休人士而设的「悦龄荟」,推动他们贡献所长。
「乐力长者日间训练中心」正式投入服务,为黄大仙区有需要的长者提供自负盈亏的复康服务。
「智存记忆及认知训练中心」於九龙湾彩霞邨开展新服务,服务对象为轻度认知障碍症患者及其照顾者。
「悦安心─严重残疾人士家居照顾服务」位於顺利邨的新办公室正式开幕,为服务使用者提供优质的家居照顾服务。
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牙科服务有限公司获认可为慈善机构。
「铜锣湾中医健康中心」正式投入服务,为港岛区的市民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务。
首次在铜锣湾拓展自负盈亏模式的「CFSC专业人才培训中心」。
成立「乐健中医中心」,为市民提供更完备及具质素的中医服务。
「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赛马会大楼优化工程竣工暨揭幕典礼」隆重举行,标志着本会各项服务及设施迈向新里程。
位於将军澳的「翠林长者日间护理中心」正式开幕。
「YOU CAN─潜能发展中心」正式成立,透过艺术及运动等多元化的手法促进不同年龄人士的发展潜能。
「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─香港中文大学中医教研中心(牛头角)」举行开幕典礼。
由「中银香港暖心爱港计划」资助的「智存记忆及认知训练中心」正式成立。
「和悦轩─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」於将军澳南区投入服务。
获「社会福利署携手扶弱基金」及「苏格兰皇家银行」资助,创立「辅助人员计画」,助退休人士延展璀璨人生。
「天水围房屋谘询及服务队」的服务扩展至屯门丶元朗和东涌的公共屋邨租户。
开设「彩盈长者日间护理中心」。
成立「日间社区康复中心」。
得到房委会的拨款,成立「天水围房屋谘询及服务队」。
Home Café开幕。
获社署资助,於黄大仙区提供「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」。
家庭辅导部转型为综合家庭服务中心,定名为「活力家庭坊」(综合家庭服务)。
郭烈东先生接任为第四任总干事,继续带领本会迎接新挑战,展望未来。
因应长者社区服务重整,将两所老人社区服务中心转型为「长者地区中心」。
「智障人士综合服务」诞生,提供照顾丶家居训练丶暂宿服务等。
获屋宇署资助设立「驻屋宇署支援服务队」。
开办综合青少年教育中心之「跳跃青年坊」。
获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协办「中医诊所」,提供内科丶跌打丶针灸及煎药服务。
「耆性资源辅导中心」投入服务。
开设精神病康复者的辅助宿舍「安愉及安怡宿舍」。
「长者流动牙科服务」正式启用。
「成龙景林青少年中心」转型为自负盈亏的「成龙全人发展中心」,推动全人发展。
获社署资助,於观塘区提供「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」。
在将军澳开展3所「儿童之家」,照顾轻度弱智儿童。
创立「伤残人士就业辅助计划」。
於蓝田德田邨开办「德田幼儿园」。
获「成龙慈善基金赞助」开办「成龙景林青少年中心」。
开办第二所安老院「任白慈善基金景林安老院」。
第二任总干事高晓光女士在本会服务26年後退休。总干事一职由邱可珍女士接任。
增设「成人教育」,为18岁或以上人士提供延续教育及训练课程。
增设「社区发展服务」,协助观塘安置区的居民迁徙入住公共房屋。
借用旺角中华基督教会圣恩堂展开工作,是本港最早开办家庭服务的机构之一。